观点文章

非资源型乡村旅游开发方法总结与应用——烟台市福山区南庄村

作者:郑小燕  88

摘要:在我国六十九万多乡村中,绝大多数是资源匮乏、甚至破败的非资源型普通乡村,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非资源型普通乡村开发的主要手法,为我国乡村振兴寻找一些普适性的手法和规律,为后续开发和策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开发手法;烟台福山;

引言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决策,是针对长久以来“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更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1]。自乡村振兴提出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一阵“乡村热”,在乡村振兴发展浪潮中,各种各样的乡村振兴样板、模式、案例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区位独特、产业基础良好的优质乡村,他们是乡村中的佼佼者,即使不振兴,也能够很好地自我发展和治理。但是更多的,更需要振兴的,往往是不具备良好的景观资源、不具备优厚的产业基础,不具备丰富的文化遗存,不具备优美的生活环境的普通乡村,甚至是破败的乡村和空心村,即本文所指的“非资源型乡村”。非资源型乡村是中国绝大多数乡村的典型,代表的是中国乡村的普遍情况,面临的也是普遍性问题。非资源型乡村发展的底层逻辑,也就是该类型乡村开发振兴的一些准则和规律,因此,研究非资源型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对中国普遍的乡村振兴,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非资源型乡村的普遍特征

非资源型乡村,如上所述,就是指那些自身不具备良好的景观资源、不具备优厚的产业基础,不具备丰富的文化遗存,不具备优美的生活环境的普通乡村,甚至是破败的乡村和贫瘠的空心村。他们的普遍特征是在旅游方面,没有突出的资源可挖掘和开发,在产业方面没有特色的产业可拓展,或者现有产业相对较小,空间局限,拓展可能性极小,自身的居住条件、村庄环境、村民意识都处于较低水平。这样的普通乡村构成了乡村振兴的主体对象,在乡村振兴浪潮中,他们如何发展?如何振兴? 正是乡村振兴应当重点思考和挖掘的要点。

二、非资源型乡村旅游开发主要方法

(一) 借——借势借力法

非资源型乡村由于没有自身的景观资源和文化特色,更多的也没有资金实力,往往需要借力借势,或与周边的景区深度联动,共享客流,或为沿路游客提供服务,成为服务节点,来实现乡村自身的定位重构和价值挖掘。

“借”这一手法对于乡村本身的区位有一定要求,即需要在区域相对成熟的景区周边,最佳辐射范围应在5公里以内或必经之路的节点上,通过通过乡村的地缘优势、资源互补,客源共享[2],推动乡村客流引入和知名度提升。如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野鸡铺居委会、黄山区汤口山岔村等都是借势周边知名景区逐步发展起来的。

以黄山区汤口山岔村为例,山岔村距黄山风景区只有五六公里,原来也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典型的非资源型乡村。1986年,当地村民借势黄山旅游成立了农家乐接待中心,家家户户办“农家乐”,老老少少从事旅游服务,作为黄山景区的延伸和服务配套。山岔村的开发正是采用了“借”的手法,通过借势黄山盛名,借力优势区位,与黄山共享客流,明确了乡村自身的角色定位,推动了乡村旅游开发,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

(二) 移——移花接木法

村落文化是中国人对于传统生活记忆和情怀的重要标的,也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动因。在乡村中的古建筑群落、桥梁、庙宇、祠堂,及大量的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3],是村庄吸引力的核心和亮点。

非资源型乡村多数并不具备这样的一些文化条件,因此建议采用“移花接木法”,即在周边同类文化区域收罗适合的古建筑、古物件、古器具,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将它们“移”到本村,对非资源型乡村进行装点,形成一大特色亮点。它们不仅会成为非资源型乡村的特色景观,更是为非资源乡村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谓移房移景移文化。

知名的袁家村从一无所有的不知名小村,一跃成为网红景点,正是采用了“移房移景移文化”的方法。2007年,袁家村定位以关中民俗文化为核心的关中印象体验景区,但是自身却没有较好的文化遗存,原有的村落,也很难体现关中民俗和文化。于是就从礼泉、山西运城购买三座古楼房,整体拆卸运回按原貌重建[4],建成现今游人看到的拥有古茶楼、油坊、布坊、面坊、醋坊、辣子坊及地方名优小吃等百余间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一条街,几年间迅速火遍全国。袁家村就从原来的平凡村落变成了具有关中味道的民俗古村,文化的核心灵魂就来自于“移”来的三座古建筑。古建筑不仅让整个乡村有了古风古韵,更让袁家村的关中民俗“活了起来”。

(三) 新——持旧迎新法

一般而言,乡村振兴的开发主张尽量保持乡村原汁原味,切忌大拆大建。但在非资源型乡村的开发中,乡村本身在建筑、生态、景观上并不存在很大文化特色和观赏价值,难以形成古风村落特有的文化气质或古风古韵。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复古、仿古、怀旧,而应该主张“持旧迎新”,亦即以新为主导方向,保持一定程度旧的民居、建筑、设施、场景等,较大程度地区打造新的生态、新的环境、新的景观。在改造过程中,可以结合现有景观环境条件,增加和强化现代化元素和设施,如玻璃房、木屋、轮胎、钢材、混凝土等简单的现代化材质,构建成一个新时尚元素景观或功能构建,形成新旧对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此来跳脱乡村原有框架,形成新的亮点和吸引力。

以山东凤凰措为例,凤凰措原名杜家坪,是一个鲁东南石头民居聚落,在城市化进程中,村庄荒废,大部分老房子已经坍塌,只遗留下来十几套老房子,也是一个较典型的非资源型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由孔祥伟与观筑设计团队驻场设计并全程营造。以设计为重点,打造民宿酒店和艺术家工作室,设有林中美术馆、水上剧场、山顶教堂、山畔禅苑、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以及茶室、咖啡厅、餐厅、儿童公社等休闲空间,以新的业态来填充乡村场景。在材料运用方面,充分展现了“持旧迎新”、“新旧对比”的特色,利用坍塌老屋的旧材料,与混凝土、耐候钢板等大量的现代化的元素的融合,形成强烈的新旧对比和时尚的建筑创新,构筑创新性的乡村景观。这样以乡村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为亮点,以大量的新的时尚元素导入与乡村老的文化元素融合的例子近来也层出不穷,如山东临沂朱家林、蒋山渔村等均属于此类。

(四) 引——引人引智法

在非资源型乡村的开发中,“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自身资源的匮乏,亟需引入更大更特色的项目或景观来吸引游客前往。目前最多的当属引入艺术家、作家、设计师等的艺术村,运用此手法,很多乡村在一夜之间成为游人心驰神往之地。由于艺术家的引入,让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乡村的整体氛围有了很大改观,这一模式在全国早已屡见不鲜,如重庆剑山艺术村、枋竂艺术村、崔岗艺术村等,经此一法,成为乡村旅游中的标杆案例。

重庆古剑山艺术村就是一个“引”出来的特色乡村,村庄位于綦江区古剑山的上厂村,几年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山村,如今已成为名声大噪的艺术村落。其模式是由政府免费提供土地供艺术家自行设计并修建具有产权的专属工作室,用以吸引艺术家入驻。作为对当地的回报,入驻的艺术家需要把一楼作为创作作品陈列展馆免费供游人观赏,既成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体验田园生活的好地方。整个艺术村占地面积约200亩,现已入驻二十一位各个领域的艺术大师,周边还规划了音乐村、文学村等,未来将打造一个集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为一体的西部乡土艺术村。

(五) 承——承接中转法

大多数非资源型乡村,又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如果以上各法在短期内均难以实现,可充分利用其用地、交通等方面的可能条件,打造成为某一个目的地或景点或城市的服务节点或中转节点,为旅客提供中转服务配套,从而逐步集聚实力沉淀客源,以期在未来实现转型或进一步升级。这一模式对于紧靠公路的普通乡村效果较好。近年“乡村旅游公路驿站”等类型的项目也渐渐成为各地政府扶持的重点对象,随着未来全域旅游在全国的不断铺展,公路边的服务承接和旅游中转也将成为十分重要的功能,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乡村旅游的发展。

以湖北省兴山县深渡河村为例,深渡河村位于湖北兴山县古夫镇的南大门,属三峡库区淹没区,原本也是一个典型的非资源型乡村。在三峡水上公路开通后,深渡河村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在水上公路沿线开设农家乐餐馆、民宿,给过往车辆提供食宿接待服务等,逐步成为水上公路上一个重要的接待节点,并依托已有稳定客流和知名度,逐步增加投资建成乡村图书馆、商业水街、民俗客栈、湿地公园等,不断强化和升级乡村旅游的自身特色,成为湖北省乡村旅游的“深渡样板”。

三、烟台福山南庄村旅游开发思考

(一)案例简介

烟台福山区南庄村是一个典型的非资源型乡村,村庄位于福山区南面门楼镇,是门楼镇驻地。村庄被两大过境公路分割为南北两个自然村,交通相对便利,距福山城区约10公里,约烟台市中心约20公里。目前整个村庄以樱桃种植为主要产业,但村庄用地较少,在以福山大樱桃著称的福山区,属于产业弱势村,未来拓展空间较少。南侧村庄有3万方大集市广场,为其所属乡镇门楼镇的集中市场,北侧村庄用地内有两处明清古建筑留存,但不属于文物保护范围。村庄的文化、民俗、特色等均不突出,历史留存极少,是中国69万多乡村中较为典型的非资源型乡村。

(二)福山南庄乡村旅游开发总体构思

1、 以承为主,做好集散服务

立足于南庄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分析,笔者对南庄村的开发定位为“门楼镇旅游集散核心”功能,利用其位于门楼镇驻地,距离城区较近、大集市广场空间等优势,将其两面临过境公路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以承接过路服务和镇区旅游集散为重点,为未来门楼镇的游客集散、旅游服务和管理等提供服务,同步配套餐饮、购物、儿童娱乐、乡村休闲等业态,形成未来门楼全域旅游的龙头带动点,为南庄的旅游开发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机遇。

2、以新为特,打造空间亮点

在福山南庄村策划和改造建议中,以新为主导理念。南庄自身的现有建筑为红顶,院落封顶,整体感受较差,并不具备古风观感,改造为古风村落不仅成本巨大,而且难度较高。因此,改造建议和策划主题整体以“新的幸福体验”为核心,通过河道休闲景观布置、院落院墙的生态化改造、增加玻璃盖顶等方式,融入更多“新”的元素和理念,来呈现村落的新与旧的对比,以此烘托整体的“新幸福”的主题,成为全新的景观场景。

3、借引相容,驱动客流集聚

在运营方面,重点考虑了借势借力和引人引智的方法。

(1)借力借势峆壚禅寺

距离南庄约6公里处有福山区知名宗教朝拜景点峆壚寺,每年能够吸引约20万游客前往,在峆壚寺佛诞或法会期间,主要道路福桃路交通拥堵不堪,几近瘫痪。南庄以“福”为主题与峆壚寺进行联动,在文化上,凸显“福文化”与峆壚寺的“福报”思想互动呼应。在业态在,通过打造餐饮、亲子、娱乐等,与其互补,形成一条逐步深入的旅游串联线路,与峆壚寺共享客源。

(2)引人引智文化点睛

福山区自古就是书画之乡、鲁菜之乡,南庄结合其区位优势未来将引入福山的书法名家名人,鲁菜国家级大师等重量级人物,为其量身打造鲁菜院子、书法民宿等特色产品,升级南庄的文化层级,丰富文化底蕴,形成特色文化体验。南庄利用这一方法,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吸引大师大家的粉丝群体导入,从而辐射扩大到整个文化爱好者群体,短时间吸引特定客群,成为一个乡村旅游的特色亮点。

目前,烟台福山南庄村的乡村旅游开发刚刚破土动工,未来要吸引市场关注仅靠以上几种手法仍然难以撬动市场,建议先期除工程建设外,应当进快开展深层次、多元化的旅游营销和前期运营准备工作,为后续运营和开发做好铺垫。

3、结语

非资源型乡村在乡村开发中,虽然资源匮乏,但依然有很多可运作的手法能够让乡村从普通乡村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自身特色、充满性格的特色乡村。当然,本文探讨的是一般常见手法,除了以上所述的 “借、移、新、引、承”等手法外,还有更多的创新创意的点子和办法亟待发掘和呈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为路径,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为目标,乡村振兴追求的并不是简单的经济振兴,而是乡村整体的多维度平衡,乡村与城市的双向平衡与互联。对接这一伟大愿景,乡村振兴将广泛铺开,大力推进,在此过程中,大部分的非资源型乡村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大洪流,各个乡村充分挖掘、利用自身条件和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实现自身的特色、定位,从而体现自身价值,寻找到乡村发展的最佳途径和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 张雄一, 孙惠芳, 胡婷, 毛兴, 谭旭威, 卓儒洞,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研究——以张家界村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6, (34)

[3] 刘少峰,让古建筑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推手,城镇化与古村落保护论文集[C],广西,文物出版社,2015,300-303

[4] 山外有山,陕西袁家村考察报告[EB/OL]. https://www.qichacha.com;


友情链接: 中国开发区协会  |   上海现代服务业研究院  |   上海文化创意联合会  |   备案查询  |  

[扫一扫、加关注]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889号C3幢3楼 咨询热线:18001896285 办公电话:86-21-58996072 网址:http://www.ssupcc.com

咨询策划|园区运营|产业服务|投资顾问

上海圣博华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11548号-1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