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文章

圣博华康产业研究系列十三 城区、社区、开发区——从南京案例看第四代开发区

南京大势与港口之道 承东启西 南京大势     
 

        南京是长三角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和区域化的现代服务中心。借助长三角国际化的平台,南京起到了强化沪宁、加快宁杭发展轴发展的重要作用。

        基于南京所具有的天然地理态势,以南京为核心,形成紧密型都市圈,推进产业功能、城镇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圣博华康规划南京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策略。

        在关于南京大势的关键词中,我们无可避免地会遇到开发区和港口关系问题,那么,如何解读南京港,从规划角度它有什么新的战略含义?
 
一线贯通 港口之道
 

        以港促区、以业兴区,聚合创新,借势驱动,构建多功能综合性的第四代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圣博华康为南京提出的港口之道。

        西方著名的杜伊斯堡港起到了带动周边发展,实现区域价值演进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它以外港工业区与内港休闲区,重组原有老工业区土地功能,实现物流、商务、信息、产业、文化的融合共生;同时还起到了以港兴区的重要作用,通过港口经济的发展,带动德国内陆地区的快速发展,形成区域内生增长的动力源。

南京东部面临着相似的机遇和挑战,南京起着门户与枢纽的关键作用,是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港口产业布局目前已经初步成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业已形成良好产业基础,工业产值占南京四分之一,同时是政区合一的先进管理模式的试验基地。

         南京东区要适应国家内需战略与实现开发区的再发展,不仅专注于自身的发展,更要契合国家需求与外部环境的转变,推动内生外生双动力的发展。
 
开发区的城区化前途
 

我们何时开始谈论开发区的城区化?

        在遍布大江南北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资格最老,故有“神州第一开发区”之称。 1984 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成立了大连等 10 个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后,一批批怀揣着梦想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一起掘土建设新城区。 20 多年来,他们将当初的小渔村建设成一座现代产业集聚、城市化特点突出、经济社会繁荣的沿海新城区。从最早的经济开发区到后来的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软件园、总部经济区,名称换来换去,但基本上体现了这么几个特征:第一,以 GDP 为考核、评价标准;第二,以加工业、制造业为主,缺乏生活和城市功能;第三,与城区隔开,圈起来搞自己的,很少对城市和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

         近年来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中国的开发区或高新区正从单一的园区经济向城区经济转换。从只“治坡”、不“治窝”——只注重生产,不注重生活的状态,跨越到一个创造新型城区的时代。园区需要与城市互动,打通城市的诸多环节,使园区不仅宜创业、宜生产,而且更要宜居住、宜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实现产业升级,增大城市的能量。

        逐步走向城市化,管理体制向新型行政区体制转型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开发区范围的逐步扩大,功能的逐步多元化,一域 ( 行政区、经济区 ) 内开发区类型级别的增多、特殊政策的逐步消除,我国开发区的功能呈现出单一工业化的经济功能区向多功能新城区发展的趋势,其管理体制呈现出从派出机构代行职能的准政府向一级行政区的新型行政体制转型的趋势。管理体制的转变不是新体制向旧体制的简单复归,而是体制并轨基础上的创新,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原则。
 
南京的开发区发展路径 第四代基因演绎
 

        第四代经济开发区示范区的产业和功能体系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 创新融合

- 内生增长

- 自我生长体系

南京案例在第四代开发区的基础上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功能上,强调混合空间:

- 商业、办公、休闲、酒店等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混合,紧缩型城市

 2 )规划上,强调有机生长:

- 为港口各相关产业创造交流 , 系统关联机会

- 过生态轴线串起公共空间,使之互通、共享

- 产业新城呈现网式带状结构,区域发展依照其自身条件有机生长

- 以整体观念考察区域,注重与城市母体、与周边区域的协调生长

 3 )产业上,强调价值延伸:

- 基于发展基础,价值延伸,打造东区发展的动力产业

- 基于特有资源,扶植升华,打造东区发展的魅力产业

- 基于智力资源,创新引领,打造东区发展的活力产业

 4 )实施上,强调机制激活:

- 随开发区范围扩大功能多元化,从准政府向行政区体制转化

- 随开发区层次和数量增多,从分散管理逐步转向集中管理

- 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从优惠政策竞争逐步转向制度竞争
 
开发区的多样化运营
 

        开发区之“策”历经多次政治变迁。目前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管理创造出了三种模式:一是实行公司制。上海的金桥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都属此类。二是政区合一,行政部门和开发区管理部门是一家。如青岛开发区与黄岛区政府就是一家。三是在开发区的基础之上,设立行政区划。如在广州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了罗岗区,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兼任区长。

        圣博华康提出可开发管理体制创新,具体表现为深化一门式服务,实行公司化,引入服务集成商的概念。同时提出了两套创新方案。

创新方案一:管委会功能公司化运作,成立东区开发总公司

1 、管委会功能公司化。 2 、制定区域服务的标准。 3 、开发区公司成为一个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和优质服务的供应商。

创新方案二:专门的法定运作机构

突破传统的法人登记制度,成立有政府授权的法人机构,不等于一般市场竞争的法人,参考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园。组成理事会,成员:政府代表、企业代表、投资家代表、专家代表。理事会职能:协商园区内重大的投资行为与重大的发展决策。理事会作用:为开发区发展服务,持续保持开发的效率与专业化水准,减轻区领导的管理精力。

友情链接: 中国开发区协会  |   上海现代服务业研究院  |   上海文化创意联合会  |   备案查询  |  

[扫一扫、加关注]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889号C3幢3楼 咨询热线:18001896285 办公电话:86-21-58996072 网址:http://www.ssupcc.com

咨询策划|园区运营|产业服务|投资顾问

上海圣博华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11548号-1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