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文章

圣博华康产业研究系列一 产业大挪移

[ 研究背景 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变迁的重要背景,每一次产业升级的总爆发都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并由此深刻影响各大城市在未来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变化。在研究产业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未来城市的布局特点和重心所在,这也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立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今年,我国走过了 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 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摘除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我们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扬眉吐气、在国际政治舞台和经济舞台上拥有重量话语权的大国。我们在九十年代承接了亚洲 四小龙 转移的产业,创造了世界为之震惊的奇迹— GDP保持十年高速增长。这是在世界和平环境下,凭借我们的资源、市场、劳动力优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动力增强和经济全球化的幕后推动加速两方面共同作用下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和积极结果,使中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

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弗农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和日本学者的雁行模式,产业转移具有必然性和梯度性特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已出现三波大的迁移高潮:

第一波是 20世纪 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美国自己则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波是 20世纪 60至 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 四小龙等),他们自己则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附加价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三波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 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将自身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他们自己则重点发展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在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新一轮的大调整,它们着重于发展耗能低、耗材少、附加价值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保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品牌、营销、产品设计等产业链高端部分的控制,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低端部分大规模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的国际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因奉行改革开放的国策,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而成为吸纳国际产业转移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中国利用外资连续 10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第一阶段: 1979至 1991年,这一时期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初步阶段。承接的产业主要是以轻纺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行业,如服装、玩具、鞋帽及家用电器等,加工组装贸易是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方式。广东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利用外资,在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得了先机,促进了广东经济的腾飞,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产业模式。

第二阶段: 1992至 2001年,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阶段。 1992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制度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国承接的产业以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为主,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 

第三阶段: 2002年至今,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高速增长阶段。中国在2001年 11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市场的更加开放以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中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之一。发达国家将已经发展成熟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信息、家用电器、汽车、石化产业等,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大规模转移。

从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式的变化来看,首先承接的是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产业,然后过渡到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时期,符合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特征。

世界产业转移的新形势

  随着信息技术浪潮的涌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阶段,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第四波。

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加快是  经济全球化  进入  服务业全球化  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并对各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利益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服务业转移对世界产业结构产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影响。

国际服务业向中国的转移速度在加快,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应紧抓世界服务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吸引更多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制造、研发环节和现代服务业投资,发展和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参与软件等国际项目外包,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产业面临的抉择

在世界服务业转移浪潮中,我国发达省份城市正在积极做准备,建立相关配套园区,迎接新的“客人”。原有的产业因在市场和技术的变动下,已经开始了“候鸟迁徙”。“每 一次技术的进步或世界经济环境的大变化都会带来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从而引发国际间的产业大调整。”产业升级转移属于正常的经济规律,面临突如其来的寒潮,具有“世界工厂”称号的珠三角,大量企业破产撤离,员工失业,经济面临沉重的打击,珠三角的产业升级换代已经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引发了对产业转移升级的争论。

——产业的升级之争

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受到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等“一揽子成本”的冲击, 成本倒逼  迫使东部地区必须实现产业升级,才能持续发展。在本世纪初,广东已经开始进行产业升级,一直升到现在,隐含了升级道路的复杂坎坷。珠三角代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如何在复杂情况下成功实现产业的升级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广东的做法是“腾笼换鸟”。将珠江三角洲的低端制造业转移至粤东、粤西、粤北,把高端技术产业引入到珠江三角洲。“腾笼换鸟”的做法基于产业附加值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服务营销为链条的两端,制造业处于链条的低端,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尽力把产业链条向两端移。在世界经历经济下行,失业人数不断激增,大量的民工失业返乡的艰难时刻,在没有通盘考虑中国、世界大的形势,做出这样的策略势必受到质疑一片。

另一种情况是整合资源链条。中国的制造业在国家政策及国际形势变动下,势如“摧枯拉朽”般倒下,抗压能力如此差,究其原因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已经进入到产业链争夺时代,产品的利润被分配到产业链条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环节中间,和过去单一产品竞争优势的波特价值链不同。而我们的制造业仅属产业链的一块,欧美国家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仅仅换得整个产业链条的一小部分,产品的主要利润在我们的“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下被美欧等国家轻松获得。中国目前大部分的制造业属于传统行业,升级这些传统制造业对于我们拥有广大的市场、不同档次需求的国家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整合产业链条才是目前首要做的事情,只有做了高效整合以后才能掌握定价权,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

——产业的转移之路

在国际产业的新一轮转移中,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将承接欧美日等国际性的 BPO 外包行业。 而在内部地区也在上演一出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大戏。改革开放 30 年,我们吸收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只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极小部分,这一发展状况客观上形成了东西部的产业梯度差,给中国的产业转移带来了可能和机会。还有一些则向更具有成本优势的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或者其他欠发达国家外移。

 

经济寒冬还在降温,造成的恐慌还在蔓延。对于我们有数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600 万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机会是首要的。国家和地方自 11 月份起,快速的出手一系列措施来拉动内需,而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升级是市场所需、形势所逼,但采取什么模式一定要慎重,防止可能发生的“产业空洞化”现象。对于中西部地区,在承接的产业选择中,也不能饥不择食,应考虑生态、基础薄弱等问题,吸取沿海承接产业的教训,坚决把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拒之门外,使产业走良性循环的道路。

祝愿我国在这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升级中,抓住机遇,成功转型,朝向东中西和谐发展的目标航行。

[ 圣博华康观点 ]世界服务业转型的浪潮为中国很多城市创造了发展机遇,在抓住机遇的过程中,走中西东和谐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适合城市发展前景的战略路线是我们在实践工作中需要着力落实的重要方向。

友情链接: 中国开发区协会  |   上海现代服务业研究院  |   上海文化创意联合会  |   备案查询  |  

[扫一扫、加关注]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889号C3幢3楼 咨询热线:18001896285 办公电话:86-21-58996072 网址:http://www.ssupcc.com

咨询策划|园区运营|产业服务|投资顾问

上海圣博华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11548号-1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二维码